分类:全球影视圈//850 阅读
改编自中国作家麦家小说《风声》(曾于2009年改编成同名影片上映)的韩国电影《幽灵》将于2023年1月18日在韩国上映。该片由李海英执导,薛景求、李荷妮、朴素丹、朴海秀等主演,讲述1933年,被称为“幽灵的特工”主导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抵抗运动。对此,日本总督府为了防止以新总督为目标的“幽灵暗杀”行动,在某地设置了陷阱。就这样,5名嫌疑人被绑架到孤立的酒店,他们必须在一天的有限时间里查明“幽灵”的真实身份。
作为谍战小说的“元老级”作品,《风声》曾经被多次改编成电影、电视剧作品,其中2009年高群书、陈国富执导,李冰冰、周迅主演的电影《风声》在金鸡、百花、金像、金马等各大影展上都有上佳的表现。日前,麦家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,对于韩国电影《幽灵》一片的合作、改编等问题作出了解答。最近因为疫情,几乎不出门的麦家在家里看了不少电影,把心里惦念的几十部经典老片都重看了。他说,自己现在特别迷恋像《阿甘正传》《返老还童》《天堂电影院》这样,有生命厚度和沧桑感的电影。
麦家
缘起:诚心合作的心态感动了我
新京报:这次韩版《风声》(《幽灵》)版权合作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?起初韩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?
麦家:最早应该是2016年,韩国CJ集团在北京的中方代表曾两次来我工作室谈《风声》的韩国电影改编事宜,因为价格谈不拢,不了了之。到2017年底,北京新线索影业负责人齐霁女士跟我太太接上头,说韩国Lamp电影公司(曾制作过《出租车司机》等影片)代表朴恩庆女士读了我的小说《风声》,很喜欢,想买韩国电影版权。这次谈得比较顺利,很快齐霁带着朴代表专程赴杭州来谈版权。因为跟韩国已经接触过,有了“失败的教训”(主要是中国小说影视版权太贵),这次我们没有开价,让他们对我们开价。对方很诚恳,开了个韩国的最高版权价,虽然没中国的一半价,但诚心合作的心态感动了我,说明他们确实喜欢《风声》小说,就成交了。事实上那几年中国的影视版权费可能是世界最高的,高得不正常,国内有人接单,国际上就行不通了。这就是经验。最后,Lamp拿到版权后,又回头找CJ合作,曲线了一下,挺好的,几方都称心。然后推进一直很顺利,即使在疫情下,三年多就完成了项目,挺难能可贵的。
新京报:《幽灵》上映之后,国外网友如果有机会看到,也避免不了会和当年的电影《风声》从剧情到演员等方面进行对比,你如何看待这种对比?有什么期待吗?
麦家:以现在导演和演员的阵容看,《幽灵》上映后会受到关注,但不知影响如何。我也没有看过成片,不知好坏,但以韩国电影目前的水准看(尤其这两年可谓“甚嚣尘上”),估计不会差。但对我来说,对中国观众来说,可能会失望,因为我想那里面不会有什么中国元素,有恐怕也不一定是正面的。
改编:我并不刻意要他们和我沟通
新京报:在韩版《幽灵》的改编上,韩方和你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沟通?你有提出一些建议吗?
麦家:有沟通。我印象深的有两次,一次是剧本一稿出来后,给我发来电子稿件,请我提意见;二是改片名为《幽灵》,要我出具文书许可。韩语“风声”一词不像中文一语双关,“风声”也有远处传来的消息之意思,但韩语中“风声”就是风声,所以希望我许可改个名。我同意了,因为我用《风声》之名,更多的是“消息”之意,本意失去了,再用就有点牵强。我当然感谢他们对我的尊敬,但总的来说,我并不刻意要他们和我沟通。他们要拍的是“韩版”《风声》,我觉得需要沟通的是自身的历史和情感,我这个“老东家”,他们需要、我也同意他们“过河拆桥”。但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,这是义务,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石。
新京报:在《风声》中的抗日历史背景,韩版会做一些什么本土化的处理吗?
麦家:他们要翻拍不外乎两个原因:一是喜欢这个故事的经典性;二是韩国人强烈的抗日情感。所以,我想,必然要“本土化”的。
新京报:当年的电影《风声》现在依然是很多网友心中最经典的谍战电影,如果放在今天来回望,你觉得当年电影还有什么遗憾吗?(比如我记得你之前提过,如果跟世界上相同类型的片子比,它还是有距离的,尤其是在剧情设计上,由于过多考虑到商业因素而忽视了这类影片某些必须遵循的“纪律”。)
麦家:我是鸡蛋里挑骨头,客观说,《风声》电影是创造了高度的,现在几乎望尘莫及。当然,如果给我机会,我会在故事层面铺张得更完好些。中国电影,归根到底弱在故事上,即使像《风声》这样,已经有那么经典的故事摆在那儿,只让你删繁就简一下,都删不好。这一点,我是有些遗憾的。
电影《风声》剧照
新京报:如果从原作者角度,韩版《幽灵》中,你最看重的一点是什么?
麦家:说实话,没有看重的。一定要说一点,就是:以前我们一直在买他们的东西,甚至是追着买,现在他们也开始买我们了,觉得有点自豪。
主创:薛景求太牛了
新京报:关于《幽灵》的导演李海英同时也是编剧,你对他熟悉吗?在你看来,他的影像风格是怎样的?
麦家:其实买卖版权时并不知谁来导,包括制作,这些都是“后来事”,我不关注。后面的事,基本是听天由命,对方基本也是只报喜,不报忧,更不探讨。这是我的“风格”,嫁鸡嫁鸡,少管闲事,想管也管不了。李海英在悬疑片方面是“业内高手”,他曾翻拍过杜琪峯导演的《毒战》,对故事和情节有超强的叙事力。《风声》是强情节小说,合他胃口和手艺的。
新京报:韩版电影的几位主演你都熟悉吗?特别是薛景求,他在中国的影迷也非常多。
麦家:薛景求太牛了,有他在,我对这电影就有了期待。然后朴海秀、朴素丹也算识得,前两年正好看了《寄生虫》和《鱿鱼游戏》,大吃一惊,好东西!有时候你得佩服人家就是会讲故事,这两部作品都是故事撑起来的,不是靠演员。国内的《风声》电影当时有点靠演员撑的,所以虽然故事层面不那么尽人意,但演员的名气和演技补上去了,最后博得了观众认可。我会蛮期待薛景求的这次表现的,也希望朴素丹演绎的顾小梦能像李冰冰一样得个表演大奖。但总的来说,我更关心他们会怎么拆解我的故事,如果故事层面能赶超我的《风声》,甚至硬核到《寄生虫》和《鱿鱼游戏》这档次,这电影就火定了。
《幽灵》海报
故事:从头到脚造一个难上天了
新京报:《风声》作为一部十几年前的作品,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经典之作,包括十多年后还有韩版全新的演绎,在你看来,《风声》最大的魅力在哪里?
麦家:其实《风声》出版15年了,其间电视剧已经拍了两部,游戏两部,话剧四部,还有音乐剧什么的,可以说是“遍地开花”。电影,好莱坞也来碰过,2011年买走版权,不了了之。好莱坞版权过期之后,韩国才来谈的。接下来,可能还会有“欧洲版”,目前我一个好莱坞朋友亲自操刀的“故事大纲”(英文版)已在一个法国大导演手上,没最终敲定的名字就不说了,但人家确实有强烈的兴趣,一直在沟通。我想,《风声》最后会被不停地改编,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经典故事。要相信,故事不是那么好编的,故事绝对是叙事艺术的上层建筑,叫人可望不可及的,说说容易,从头到脚造一个就难上天了。《风声》故事是逃逸游戏的一个“经典款”,不断改编会让它变得越发经典。所以一本书像一个人,有命的,《风声》的命就是好,一直在风口。
新京报:你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?能推荐一两部最近在看的电影吗?
麦家:这半个月,因为疫情,几乎不出门,也不工作,除了吃睡,就是看电影,几乎每天三部,把心里惦念的几十部经典老片都重看了。我曾经特别迷伯格曼、马丁·斯科塞斯他们的电影,包括希区柯克的悬疑片。但这次我发现我已经变得不那么熟悉自己了。相较之下,我现在特别迷恋像《阿甘正传》《返老还童》《天堂电影院》这样的电影了,有生命厚度和沧桑感的。
用户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