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全球影视圈//885 阅读
《天下长河》以一己之力,撑起了2022年历史剧的里子和面子。
该剧首播就拿下卫视收视第一,接着一口气蝉联了整整19天全国卫视黄金时段收视第一。
网络播放量突破13亿,上榜热搜219条,话题话题阅读量破21亿。
论里子,该剧豆瓣开分8.4分,一度降到8.1,大结局又飙回8.2。
在《山河月明》(5.5)、《大秦赋》(5.4)、《清平乐》(6.4)、《大宋宫词》(3.7)、《大明风华》(6.0)等历史剧口碑持续平淡之后,该剧终于为历史剧打了个口碑翻身仗。
可一部要顶流没顶流,要宫斗没宫斗的《天下长河》到底凭什么这么“豪横”?
在此之前,历史剧已经从巅峰期跌落,沉寂了15年。
新世纪前十年,历史剧达到巅峰,《雍正王朝》、《康熙王朝》《汉武大帝》《天下粮仓》,每一部都成为了经典。
但2007年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却成为历史剧的转折点。
该剧首播至今,在豆瓣上拿下9.7的高分,成为中国历史剧的最高分。
但这部被湖南卫视拿下并在黄金档播出的历史大剧,首播收视仅为0.5%,曾创下湖南卫视黄金档剧集最低收视。
从此不仅湖南卫视很长时间不再触碰历史正剧题材,历史剧似乎也在此后急转直下,从受到热捧到逐渐从主流赛道退出,更多的古装剧则聚焦甜宠、古偶。
好不容易出来几部大剧,也丢失了历史剧的神韵。
直到这部最近这部在湖南卫视热播的,《天下长河》。
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,曾经在历史正剧上摔过大跟头的湖南卫视,确实够胆。
湖南卫视 “赌”赢了。更关键的是,历史剧赢了。
就在昨夜,《天下长河》迎来了网络会员版大结局,当逝去的陈潢没入星辰“河伯归位”,
老去的康熙看到民间自发为靳辅陈潢立的雕像发呆,
而顶替靳辅治河第一年就决堤淹没42000顷良田的于振甲跪倒在靳辅面前认错,注定无数观众集体泪流满面。
而剧集留下的三个疑问,也是时候解开了。
01、五场泪奔!历史剧大结局最考功力,《天下长河》收笔,后劲太足
其实,从尹昉饰演的陈天一和黄志忠饰演的靳辅出场开始,观众就应该猜到故事的结局。
故事开场,就是用一场洪水决堤把朝堂、群臣和民生联系在一起,也是一场洪水,引出了巨浪滔天中挺身而出的靳辅,和靳辅获罪路上遇到的陈潢。
一场洪水哀鸿遍野,也引出了华夏五千年历史,总离不开的一个永恒难题:治河。
由此《天下长河》的故事开启,一共就两条线。
主线是靳辅、陈潢治理黄河,中间穿插康熙平三藩、收复台湾等历史;
副线则是康熙朝官场上的尔虞我诈,主要集中在以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两派,但副线最终引出了主线的结局。
治河一开始,陈潢就向皇帝陈述了治河五难:人事难、方向难、坚持难、财政难、百姓难。而靳辅的话最终成为自己命运的预判:比治理黄河更难的,是官场的斡旋和人心的争斗。
由于治河涉及的巨大经济收益、政治资源,就不可避免被卷入党争。
明珠支持靳辅治理黄河,索额图则不断挖坑使绊添堵。那么正如高士奇分析的,不管两人是不是真的依附都不重要,说你是,你就是,不是也是。
故事前半段,靳辅陈潢虽然屡次受到朝堂上被大臣打压,被于振甲攻击,但有皇帝的支持,最多也就是带枷治河。
可当太皇太后离世后,皇帝一改对靳辅和陈潢的态度,首当其冲地给他们治罪。
所以整个大结局,其实都充满悲凉,等待观众的,就是一次又一次泪奔。
以淤田案事件为引子,索额图用了徐乾学之计,以他俩做切口咬明相,构陷二人党附明珠。
大雪中两人获罪,河道官员集体对二人说出“恭祝靳辅大人新春吉祥。”是第一个观众大型泪奔现场。
即使抄完两个人的家就五两银子,陈潢依然被关押一年。
临死前,高士奇和徐乾学带着一壶酒去看他。看到陈潢画的满满一屋子的黄河图。
三兄弟像当年初遇时一样喝酒,却已经物是人非。这是第二次大型泪奔现场。
接下来陈潢坠入星海,
星河灿烂,逝者坦然。
接着镜头一转,现实中的陈潢被草席草草卷起来,一代治河天才就此逝去。
这是第三大泪奔现场。
于振甲按自己的办法治河第一年就一塌糊涂,洪水决堤百姓遭难。
直到拿着陈潢的书治河,治河终有成效,康熙这才想起为陈潢的书题签,靳辅在大雪中离世。
这是第四场泪奔。
最后一场戏,老去的康熙进了河伯庙才终于明白,帝王就算再怎么给靳辅陈潢“定罪”,但史笔如铁,靳辅陈潢早已经成百姓心中的“河伯”。
帝王,终于输给了他的“罪臣”。
这是第五场泪奔。
整个大结局,充满了各种留白,但人物结局交代了当,处处意味深长,如长河奔腾入海,涛声不绝。
主角命运悲凉,但观众看到最后,感受到的却并非简单的情绪刺激,而是深入骨髓的历史慨叹。
这也是《天下长河》作为历史正剧的魅力。
02、伏线千里,《天下长河》留下的三个悬念,也该解开了
真正的历史剧佳作,成败在于细节。
许多故事的结局,其实早已埋在过往故事的细节中,回想起来更觉别有洞天。
随着故事结局 ,也是时候解开观众心里的三大疑问了——
疑问1:为何康熙明知靳辅陈潢没有贪腐,却让他们落到如此田地?
《天下长河》结局有一个巨大的谜团:
曾经对靳辅陈潢信任有加的康熙,为何却在结局中不问青红皂白痛下死手?
淤田案后靳辅和陈潢被抄家,二人家中所抄出的银两,一共不足五两。在河道总督这个人人眼红的“肥差”上,简直不可思议。
但在听过了徐乾学的汇报后,靳辅被复用,陈潢被释放了吗?没有,还是关到去世。那是为什么?
因为陈潢靳辅没变,康熙变了。
表面看,是因为在治理当时黄河入海口的问题上,康熙和两人产生了矛盾。
靳辅和陈潢认为应该筑堤,康熙认为应该把黄河入海口挖通,靳辅陈潢顶着不办,理由是如果那样做的话,海床高、河床低,容易造成海水倒灌。
心直口快的陈潢,还当着大臣的面说“皇上不懂治河”。
陈潢不懂事,靳辅是懂其中利害的,但他对老河工说,“决堤水上尸体成片,你我都见过。”这只是其一。
更深层的原因是太皇太后在驾崩前,对皇帝说:“流水不腐,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念旧,不杀大臣,可以,但不能不换大臣。”
康熙要把身边的大臣换一换,为保太子,默许索额图对明珠下手。
而徐乾学让郭琇罗织罪名,首先就要将靳辅、陈潢划为明珠党。所以靳辅必须得拿下,他不倒台,怎么做实明珠买田?
康熙这么对功臣,一是杀鸡给猴看,二是借题发挥。
但靳辅党附明珠什么的,康熙真信吗?
看看徐乾学向他汇报两人抄家结局的时候,康熙怎么说的?先说终于可以睡个好觉,因为朝廷终于有清官,但接着对徐乾学说,“你要好好做官,莫要像他们俩一样自误前程”。
治河有功、品行高洁的靳辅陈潢怎么不好好做官了呢?不是依附明珠,而是不按皇帝的意思办,让他下不来台。
而收复台湾以后,康熙逐渐成为一个有绝对权力的皇帝,但是也日益刚愎自用,听不进反对的声音。
难怪明珠送他一个“康老三”的外号。
所以说《天下长河》看似写治水,实则写支配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权力逻辑。
那就是所谓的明君其实是不存在的。
靳辅陈潢明明是遇到糊涂案,但淤田案从靳辅和陈潢开始,若是把两人轻易给放了,不止徐乾学是偏听偏信,皇帝自己也是个笑话。
明珠必须倒台,皇帝必须不能认错,所以靳辅必须下台,陈潢必须死,他死了,事情才能有个结果。
但陈潢不能死在皇帝手里,所以就囚禁起来,不放人也不定罪,让其自生自灭。
严冬里陈潢住着漏风阴冷的狱神庙,如何扛得过这个冬天?
这样的帝王行径,不仅让人愤怒,甚至让人心寒,说白了就是高度的自私,高度的唯我,视人命为草芥。
所以陈潢其实是死于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皇权。
至于康熙,就算他事功再多、成就再大,那也一样。
充其量也就是个帝王,而已。
疑问2:为什么于振甲和徐乾学,一个坏事的清官,一个庸才成为最后赢家?
故事结局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那就是从世俗功利角度看,故事中明珠垮了,索额图后来被赐死,高士奇免官,最后故事中的大赢家,是于振甲和徐乾学。
但这确实是两个一言难尽的人物。
同是“固执大义”的靳辅和于振甲,一个让人泪目另一个却迂腐地让人切齿 ,每次于振甲一出场我就想跳进屏幕里扁他,因为太气人了。
靳辅在做河道总督前已经是安徽巡抚,做河督是平调,当时苏可饰演的于振甲是知县,巡抚是从二品,知县是正七品。
但大结局于振甲已经平步青云,接替了靳辅。
那他在县令位置上干了什么好事呢?
答案是靳辅陈潢治河,决定在他的县决堤泄洪,以保下游三省。
但于振甲却因为他母亲的一句话,折回来用刀顶着脖子带领桃源县的百姓死守大堤, 最终桃源县的堤坝守住了,可黄河决口,下游三省全部被淹,百姓尸横遍野。
而于振甲却因此名满天下。
后来他上任河督,第一件事就是把靳辅建好的减水坝拆了,结果治水第一年黄河就再度决堤。
难怪明珠评价他就一句——他也配?
再说徐乾学,从开场摇尾乞怜,四处投靠。“范进中举”后入朝为官 却能力平平,不堪大用。
后来被贬去编明史,还怪高士奇不帮他,他几斤几两自己不知道吗?
但后来康熙想要换将,刚好让他赶上了。
他以权臣姿态复出,第一招就给明珠来了一个釜底抽薪,利用淤田案直中要害。
为了拉明相下水,连自己的兄弟陈潢都不放过。
剧集完美塑造了一个虚伪、算计、厚黑的徐乾学,连带把封建官僚体制一起讽刺得体无完肤。
这其实是最糟糕的两种读书人代表,一种是徐乾学这类,知道自己学的是假的,敲门砖而已,一旦得了功名,就尽数抛之脑后,上下其手,求名求利。
二是于振甲这种,祸害自己,祸害百姓。
不懂治河却自以为是,吃了苦头才继承靳辅陈潢的治河理念,说到底是用百姓的命来证明了陈潢是对的,最后那句“对不起”实在是太轻飘也太无力了。
就像康熙曾经骂于振甲的,“清官不止是清廉,更要清明。”
徐乾学和于振甲,一个厚黑之徒,一个不断坏事的清官,为何最后是他们受重用?
因为封建体制要的就是这种官,徐乾学和于振甲都是皇帝的孤臣,一个负责为他洗牌官场,一个为他贯彻自己错误的治河理念。
一个封建王朝,最后得到重用的都是这种货色,所谓的大清盛世,能盛几天呢?
疑问3:科举三兄弟,为何观众哭陈潢,骂徐乾学,最喜欢高士奇?
故事最令人唏嘘的,还是科举三兄弟的结局。
治水能臣陈潢,与陈潢一起的两位科举举子徐乾学和高士奇,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。不过被从不同朝代让编剧放到了一起。
徐乾学历史上是顾炎武的外甥,剧中改成了徐阶的后人,他这个人前面也说了,前期滑稽后期冷血,陈潢到死都瞧不上他。
那陈潢呢?他是整个故事最纯粹的人,在君权至上的封建王朝里只有他的灵魂是自由的,面对皇帝也不卑不亢不惧。
全剧他只服一个人,也只有一个人制得住他,就是靳辅。
靳辅的儿子管他叫二叔,年夜饭都等他一起吃,这就是一家人。
陈潢不是做官的料,背后是靳辅尽力帮他挡掉了许多的官场斗争、算计、权斗那些事,到最后两人共同进退,靳辅也保不住他了,陈天一最后是死于康熙不信任后的心灰意冷,死于成为索明之争的风眼,死于那个不让天才好好做事的封建时代。
39集好多人从徐高二人推开门那一刻就开始哭,等到徐乾学说出 :世上有“你” “我”这样的人,怎么会“他”这样的人的活路。
听的人泪如雨下,又感叹的确如此。
陈潢活着,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治河梦想而活。一旦梦想破灭,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。
似乎他来人间一趟,全部的意义只在于治河。
虽然没实现,但总算不枉此生。
观众喜欢陈潢也不奇怪,但为什么会喜欢高士奇这个弄臣?
史上也有高士奇这个人,他确实是康熙的秘书,一日七迁是假的,但没有经过正规科举考试而被康熙提拔是真的,入内阁是假的,最后被免官是真的,剧中没提的是,举报索额图谋反的,也是他。
观众喜欢这个角色,一开始是他智斗阿席熙,一出惊梦惊艳四座,堪称智商与情商双在线的男人。
但大结局观众喜欢他,却是因为他是全剧少有的有情有义之人。
观众以为他当初是依附明珠,结果明珠落难,他满头冒汗依然在御前为明珠说话。
观众以为当初他和陈潢结拜是随口一说,但他得意时办陈潢的事莫不用心,被陈潢骂也不在乎。
后来陈潢落难,下黑手的是徐乾学,而高士奇哪怕自己也落难,依然尽心尽力替好兄弟周旋。
大雪天他山长水远来看陈潢,吵完架还把厚衣服留给他穿。
陈潢有徐乾学这样的兄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,有高士奇这位兄弟却是老天爷垂怜。
但高士奇最动人的,却是陈潢死前,带着酒去庙里看他。
这时候的陈潢可是被皇帝下旨软禁的,谁在乎他呢?就算在乎,谁敢搭理他呢?只有高士奇惦记这个傻兄弟。
就仿佛陈潢人生的夕阳下,高士奇赶过来,和他的傻兄弟一起眺望了一番落日熔金、暮云合璧。
而夕阳下,就是那副黄河图。
当高士奇看着满屋子手绘的黄河,对陈天一说“你心中有大山大河”,实在很难让人不感动。
虽然陈潢都这么落魄了,都快死了,但总算还有他这个兄弟赶过来,陪他一起看看这墙上的大河奔流。
这一段就像大冬天在观众心里生了一堆火,哪怕外面寒风凛冽,观众还是莫名心里暖了一下。
陈潢这一世不算白来,至少还留下了一本书,有一个知己靳辅,还有一个一辈子的兄弟,高士奇。
无论任何时候,中国人都是相信情义,欣赏高士奇这样的真兄弟,鄙视真小人的。
03、群像演技,黄志忠的悲绝,公磊的清醒,梁冠华的兔死狐悲,个个让人印象深刻
《天下长河》大结局的好,还好在演技。
《天下长河》 是一部群像力作,之前已塑造了不少丰富细腻的角色。
但结局段落,所有主角的演技,竟然又升华了一个层次。
如黄志忠饰演的靳辅。
开场这就是一个出场就呈现出身上正气、坚韧、刚直的角色。
没想到越是接近剧终,黄志忠的表演,越是动人。
淤田案庭审中对峙公堂那场戏,靳辅明知道结果还是“有罪”,但却无愧于心,所以泰然自若,慷慨自辩。
不回答徐乾学问话的时候,闭着眼,身体坐的笔直。
但当面对对他与陈潢治河的质疑,却坦荡荡问:我们错在哪里?
这是真君子。
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, 去找索额图,说带他去见陈潢,不让就死在你这儿,说我是你的人。深情厚谊,让人动容。
而索额图对靳辅说“即使大决,死的人越多,不就更证明你是对的吗”漫天飞雪中,他应声而倒,又令人痛彻心扉。
最后一场戏,白发苍苍的靳辅大限已至,坦然行于天地之间,没有一句台词,黄志忠却让我们看到了靳辅身上的风骨、为官的悲悯和志向未了的遗憾。
单凭这场戏的表演,黄志忠对靳辅的塑造已经超越了海瑞。
又比如明珠和索鹅图,这对冤家组合。
开场时两人你来我往,拌嘴斗心眼,既风趣幽默,又暗存杀机,简直不要太精彩。
但临近结局索额图受命抄家那场戏,之前“老索叫爹”的伏笔,全显现了,两人每一段对话都是话里有话。
梁冠华完整地演绎了什么是兔死狐悲。
后来淤田案审讯时明珠忽然反咬一口,全场吵成一团,康熙雷霆大怒,梁冠华最后还伸手摸了一下明珠的头骂他,“老琉璃蛋”。
明明是骂,却又带着知己的感觉,太妙了。
至于公磊老师,越演越入味,观众也越发喜欢这个八面玲珑、嘴碎能怼、虽是出于私利,但又确实在护着治河二人组的明珠。
最后那句“要想不死人,先要死个人”,看的人脊背发凉。
但我想大结局最令人惊艳的,一定是尹昉饰演的陈潢。
陈潢这个人物,刚开始性格或许不讨喜,但观众越到后面越理解他。好像所有人都变了,只有陈潢,哪怕被囚禁,快死了,但眼睛依旧是亮晶晶的。
尹昉演出了那种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的感觉,这才是真正的赤子之心!
我相信《新世界》以后,观众终于get到尹昉的演技了。
又比如罗晋饰演的康熙,无论对着靳辅流泪质问,演出的君主刻薄寡恩与孤寂并存之感的,还是发现太子兼并淤田、购买民女时脸上的杀意,都显示出一个成熟演员的演技。
奚美娟饰演的孝庄太皇太后,不怒自威,霸气侧漏,不动声色就可秒杀全场。归天前的那一场和罗晋的对谈戏,简直不要太精彩。
角色分明目光如炬,中气十足,观众却感到角色是回光返照。
奚美娟演出了角色的清醒、挂念、不舍,最后一句“痴儿啊,痴儿”又演出了权势人物最后时刻的人性。
苏可饰演的于振甲,迂腐可笑之极,观众越血压上升,越显出他的演技。
陆思宇饰演的高士奇,从自命不凡,恃才放旷,到被梁九功拿一本洋文书来敲打时的呆若木鸡,角色被演活了。
赵麒饰演的徐乾学,开场无能软弱,又怂又圆滑,结局却心怀城府,狡诈多变,让人不寒而栗。这种角色前后变化给人带来的冲击力,得益于赵麒的传神演绎。
可以说《天下长河》中,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饱满而生动,而大结局他们又集体完成了一次角色塑造的飞升,好一场演技盛宴。
04、历史正剧该怎么拍?留下的三个疑问终于解开了
近些年,一些打着“正剧”旗号,行“架空”之实的历史剧层出不穷。
哪怕是《清平乐》《大宋宫词》《山河月明》这样相对认真严肃的制作,最后也在正剧、古装大女主剧与古偶剧之间游弋,几头不讨好。
第一个必须问的问题是:历史剧到底如何找回20年前的历史剧质感?
《天下长河》或许可以打个样。
一个词,用心。
《天下长河》没有一味迎合观众,没有加入古偶恋爱等流行古装元素,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历史、治河和官场众生相的刻画中。
这是一切的前提。
但关键还是用心打动了观众。
比如剧组在横店生挖了一片几十亩地的”,所以剧中的黄河水灾场景,看起来才真实且震撼。
大长卷《清代黄河图》,陈璜靳辅测量水平仪的工具,都完全还原了历史图册。
全剧特效与实景拍摄的融合增强了本剧戏剧环境的沉浸感,但类似靳治豫炸堤的戏,实际上剧组自己修的堤坝,挖的一条河,用几艘摩托艇制造局部惊涛骇浪的效果。
由于剧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展现暴雨,剧组选择了在阴冷的冬天拍摄。黄志忠、尹昉这些演员很多戏都要淋雨,拍完了以后演员身上都是冰茬。
拍摄演员们被洪水打得东倒西歪的戏,先用钩机把演员拉住,两吨水对准一个演员,从河堤堤对面通过滑梯一泻而下。黄志忠第一次拍摄就受伤了,却坚持到最后。
这些用心观众是能看到的。
第二个问题:今天的历史剧如何拍历史?
历史剧三个字,意味着真实而不是刻奇,意味着硬核而不是魔改,但如何再现历史,才算真实、硬核?
《天下长河》的办法是:出奇制胜。
一般情况下,历史剧多从一个贪墨案切入,在帝王轶事与权谋博弈上着墨更多,但本剧却没有写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, 虽然也有贪腐、权斗,却花上几十集去畅想两个仅留下名字的治河英雄的故事。
虽然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太多苦涩、悲壮与无奈,用陈潢的话说:做个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啊?
但历史剧愈能忠实、准确地刻画矛盾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,那些理想和操守才愈显得动人。
事实证明小人物的人格魅力,其实丝毫不亚于甚至胜过那些所谓的“千古一帝”。
因为理想主义是最动人的,而凡人的治河梦想比帝王的王图霸业梦,更可贵。
最后一个问题:历史剧到底还有没有未来?
《天下长河》给我们的答案是:当然有啊。
因为中国人永远爱看中国人的故事。
导演说《天下长河》其实有三层意思:第一层就是治河。第二层是历史长河。第三层是文化融合。
中华文明为何能传承5000年不绝?不外乎八个字:不弃涓滴,终成巨流。
历史上靳辅和陈潢的结局是悲剧,剧中也是。但中国人从来不只崇拜事成的英雄,反倒更敬仰事不成的英雄。
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失败了,岳飞北伐失败了,但中国人却敬重这样的英雄。
靳辅、陈潢治水没有成功,但在黄河边,百姓心甘情愿为之立雕像,因为他们身上有中国人最美好的品格。
靳辅与陈潢的伟大,是因为同情。洪水滔滔百姓遭难,索额图眉头都不皱一下,他们却不允许,因为同情无辜的生命。皇帝让他们听他的,低一下头什么都会过去,但他们宁愿被下狱也不干,因为他们认为老百姓的命比皇帝的颜面,自己的命更为重要。
在封建王朝,为民请命,就是对统治阶层的背叛。所以他们最后被牺牲了,但陈潢那句台词更加熠熠生辉,“天下不是皇上的,黄河也不是皇上的。再过一百年、一千年,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,黄河只有一条,在黄河面前,我们是平等的。”
康熙三十多年,陈潢还没平反,百姓就给靳辅和陈潢立河神庙了,皇帝眼瞎,百姓可不瞎。
当年陈潢在星宿海说出自己的理想:“大禹、李冰、前朝的潘季驯,大家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跟这条河在一起,我要做他们这样的人,我一定要让黄河安澜,不输古人。”
陈天一,做到了。
这还不比帝王霸业,真实、感人百倍?
大结局中,到年迈的靳辅“胡搅蛮缠”想见天一一面的时候,想哭;陈潢说:“我大概是不能活着出去了,他不要再受我牵连”,观众眼泪又止不住了。
他们俩的情谊太珍贵了,重情重义也是中国人的性格。
虽然《天下长河》的故事注定是悲剧,但故事所展现出来的这些数不尽的中国人的品格,却因为悲剧更加动人。
故事所呈现的历史和人物,不应被埋没;透出的这些情感、品格、血性,更该代代相传。
所以历史剧在中国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,因为中国人喜爱历史,更喜爱历史剧背后,中国人骨子里的品性。
在这个2倍速仍觉不够快的时代里,观众最缺乏的,不是时间,而是对美的感受力。
但看一部好的历史剧时,当年轻的陈潢对着黄河古道说:“我要让黄河安澜,不输古人”,哪怕知道人物的结局如何,知道他的理想终究无法实现,但我们依然愿意把这个故事看完,就仿佛站在黄河边,看大河奔流,啧啧地说:“真美,真美。”
历史剧,就是这条万古江河。
用户评论